锲而不舍 朴实无华——记《南侨机工抗战纪实》作者汤晓梅

转载须经我站同意,联系请发邮件944861869@qq.com

陈毅明教授(左)与汤晓梅女士(右)

  2007年7月5日上午11:00时左右,我的手机铃声响起,掏出一看,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在手机屏幕上闪动,接起一听,一个音质圆润清晰的声音传来:她自我介绍名叫汤晓梅,是受陈毅明教授之托与我联系的,要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,看能不能给我们提供帮助……顿时,一股暖流从心底涌起,流遍全身,使我感到震撼和温暖。
  之所以感到震撼和温暖,是因为托她与我们联系的陈毅明教授我从未见过,且远在厦门。今年5月长假期间,我看中央十台“百家讲坛”节目时看过陈毅明教授声泪俱下地讲述“南侨机工”的悲壮历史;通过屏幕提字介绍知道她是厦门华侨博物院名誉院长,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。同月下旬我们创办“中国国殇墓园网站”(www.chinagsmy.com)时,我想,“南侨机工”在抗日战争中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群体,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过巨大贡献,但他们的事迹却鲜为人知,应该宣传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抗战中“运输救国”的事迹,但苦于资料有限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我用“厦门大学历史系”为址,给陈毅明教授写了封信,希望能得到她的帮助。记得是“端午节”的前一天(6月18日),我与几个朋友相聚时,收到一条短信,打开一看是陈毅明教授发来的,内容是写的信已由厦门大学转给了她,问我需要什么样的帮助?我回了一个短信,简单介绍了网站的情况并说明需要有关“南侨机工”的资料。当时在场的有一位云南艺术学院的教授,他对一个全国知名的教授能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回信深表敬意,赞赏有加。6月底,陈教授把两本书通过邮寄用挂号的方式寄到我的办公室,一本是《南侨机工抗战纪实》,是她和汤璐瑶合编的;另一本是《再会吧南洋》,都是反映“南侨机工”事迹的,我为能得到当今学术界资深教授的支持和帮助深感荣幸,深表感激。现在,陈教授又托人与我联系,怎能不让我感到震撼和温暖?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《南侨机工抗战纪实》封面 

 

        与汤晓梅见面,她那朴素的穿着,刚毅的脸庞上无任何脂粉雕饰,浑身上下无任何首饰相伴,在芸芸众生中是那样的朴实、普通;她平易近人,和蔼可亲,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。当我得知她事业有成,在昆明和成都之间往返打理,使我感到吃惊;再进一步了解她就是“南侨机工”后人,那个忠孝不能两全,在两难之际毅然选“忠”,为支援祖国抗战回国服务,为新中国建设抱病抢运救灾物资以身殉职,英年早逝的汤耀荣之女,《南侨机工抗战纪实》作者之一时,使我感到震惊!一个事业有成,满腹经纶的学者,竞朴实得像一块泥土。
  当天中午,汤晓梅女士带我们拜访了“中美二战友谊公园”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成忠先生;下午她又带我们到“昆明二战史探索协会”会员宋向东先生的工作室座谈交流。回到她办公室后,她把有关“南侨机工”的资料顷囊相送,并一再强调:“这些资料虽是我挖掘整理,但它是国家和社会的财富,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‘南侨机工’的这段悲壮历史”,我对她无私的奉献精神由衷的敬佩。


汤晓梅女士

  在以后几次与汤晓梅女士的接触中,我对她有了更多的了解:她从1993年开始抢救性地挖掘“南侨机工”回国抗战的史料,多次自费重走滇缅路;十余年来锲而不舍地挖掘、宣传“南侨机工”的献身精神和报效祖国的事迹;2005年记念抗战胜利60周年,与陈毅明教授合编了《南侨机工抗战纪实》一书。每次拜访她,我是既渴望又害怕,渴望的是每次拜访都能受益良多,收获颇丰;害怕的是她如泣如诉的讲述,经常使自诩坚强的我泪流满面。汤晓梅女士是一位事业有成,学识渊博,待人真诚,生活俭朴的知识女性,她外出办事乘坐公交车,就餐时经常是一碗米线或是一个盒饭,但当她采访“南侨机工”老人、或是其遗孀、甚至是其子女遇到他们生活上有困难时,她毫不吝啬,慷慨解囊。她继承了父亲赤忱爱国的华侨精神;她秉承着父亲报效祖国的忠肝义胆;她延续着父亲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;大爱无声。

点击量:

热门推荐

碧血千秋英雄碑

忠烈祠

倭塚